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微信

行业动态

保龄球-你还记得吗?你还会打吗?

2016-05-15 22:03:59北京市保龄球运动协会
    在北京市保龄球协会2016年的工作日程中,从明天开始,一项名为“京津冀双月赛”的比赛会两个月一站,共办5站,持续到明年1月。在拥有泱泱数千万人口的北京,在各种职业体育、商业比赛乃至全民健身赛事的夹缝中,这项赛事也有自己的拥趸,那是一群五十岁上下的人。他们无一例外地都经历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保龄球在北京红得发紫的日子。保龄球承载着他们的青春、他们的记忆。在市保龄球协会看来,用赛事聚拢住这些人,再努力地吸引年轻人,这个曾经辉煌的项目就还有复兴的希望。
    曾几何时
    在靠近天坛体育中心南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北京市保龄球协会有一间办公室。就是这个如今小小的门脸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北京,曾经也权倾一时。当时全市对外经营的球馆超过120家,覆盖东西南北城,无论从市区哪个位置出发,方圆五公里必然有球馆。
    “当时想建球馆,光规划委和建委批都不够,还得市保龄球协会批才行。”市保龄球协会会长康小平回忆,当时很多工厂的厂房,包括蔬菜公司储存仓库都希望改建成保龄球馆,“最早那批投保龄球馆的,没有不赚钱的。”康小平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生活在北京的人应该都还有印象,那时候的保龄球馆门庭若市。“全市球馆的发卡会员大约有15万人以上,连小球馆的发卡会员也都有一两千人。”康小平说,“我们市保龄球协会的正式注册会员在七八千人。”在康小平的记忆里,保龄球真正在北京火起来,始于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那时北京建了许多合资饭店,许多饭店配建了球馆,丽都球馆是头一家,此后长城等等跟进。高档饭店、合资背景,这让保龄球在社会上成为了一项高端运动。“那时中国人娱乐活动比较贫乏,年轻人喜欢扎在街边的野台球案子上,突然来了一个保龄球,室内的,一局三五十块,还挺绅士,换上鞋,喝着饮料,那什么感觉?”康小平介绍,那时候会朋友谈事情的标准流程是,先吃饭,吃完饭打保龄,然后就是唱歌,“当时不是流行一句话吗?‘请客户吃顿饭,不如请客户出身汗。’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马拉松、自行车什么的,大家认为保龄球高大上。”
    光辉岁月
    因为保龄球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北京队在全国保龄球比赛中也是首屈一指的超级强队,最火时连拿五届全国冠军。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名叫李志彬的年轻人,在当时京城保龄球圈里如雷贯耳。曾作为国手代表中国参加亚运会保龄球比赛取得好成绩的李志彬,讲了这样一个趣事。当时他开了一个专营保龄球用品的店,因为开球眼儿这门手艺做得特别讲究特别地道,能根据不同球手的姿势特点,还有打飞碟或是打直线去量体裁衣,所以圈里人都找他,店里总聚着一群朋友聊天。结果有一天进来一球友,虽然跟大家谁也不熟,但上来也不见外,逮谁和谁聊。“他当时说‘知道嘛?李志彬,我哥们儿,熟着呢!’可我就坐他跟前儿呢!”李志彬说,“咱不能让人下不来台,我点了点头,‘哦哦’应付过去。等那人走了,当时店里的人都笑了。”
    李志彬接触保龄球完全是偶然,能越打越好,一方面凭兴趣天分,再就是勤学苦练。刚来北京时,他在一个超市工作,在朋友的带领下接触到保龄球,后来为了能免费打球,辞了超市工作去保龄球馆当服务员。李志彬说:“我感觉,那时候的保龄球就跟后来的高尔夫一样,一个是在当时人们心中的位置,再一个就是最早打球的那一批运动员,基本都是从服务员球童干起的。”打出名堂后,因为全市的保龄球馆都搞各种比赛,李志彬拎着球一天能赶三四个场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普通北京家庭月入千把块的时候,他一周靠打球也有几千元的收入。“那时候日子过得很舒服。”他说,“但我感觉,现在保龄球所以在北京不行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过度透支了未来。”
    期待复兴
    李志彬在球场上却非常讲究,比赛时衣服一定要穿带领的,上衣下摆一定要掖在裤子里,穿西裤扎腰带,比赛球风也好,圈子里口碑特棒。尚伟就是慕名而拜在李志彬门下成为徒弟的。
    曾在北京少年队打过、后来自己也开过保龄球馆的尚伟,是李志彬的第五个徒弟。“在我看来,‘非典’是一个转折点。球馆不能停业,工资必须开着,但员工不用上班,没人来打球,都去户外活动了。”尚伟说,“后来过了那一阵,保龄球的热乎气就过去了。”尚伟认为,如今社会压力大也是年轻人远离保龄球的一个原因。他说:“如今年轻人的生活压力比以前大了,一个月工作的时间太多了,娱乐放松的时间太少了。而可以选择的又太多了,不像那会儿,就是保龄球。”
    李志彬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年轻人并没有走近保龄球,没有感受到保龄球的魅力,“其实保龄球最适合解压,因为它满足了人的原始破坏欲望。”李志彬说,“保龄球最早出现在埃及,当时埃及人认为9个球瓶是世间的9个魔鬼,应该打倒,后来慢慢就变成运动了。”
    如今李志彬和尚伟是北京颐方园保龄球俱乐部的负责人。尽管如今打一局保龄球已经非常便宜,办卡会员低至只需几元钱,但活跃在保龄球馆里的绝大多数都是五十岁上下的人。“其实都还是二十年前喜欢打保龄球的那一批年轻人,如今他们有时间,没有经济压力,在这会会朋友。”尚伟说,“年轻的能坚持打球到今天的,像我们这样的,都是当年的从业人员,什么服务员、机修等。”所以要想重新让保龄球这项运动在京城恢复青春,北京市保龄球协会就要把人,特别是年轻人重新请回球馆里来。
    如今全市营业的球馆不足10家,球道不足120条,但在康小平看来,困难之下也意味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市保龄球协会除了在内部重新整肃外,去年推出了一个协会俱乐部的钻石联赛,效果非常好。这个月又推出京津冀双月赛,此外他们还推出了青少年培训计划。“去年大大小小比赛300场以上,每场统计平均50人,大约15000人次,今年至少要超过这个数字,争取达到20000人次。”康小平说。